开云·全站

来源:开云·全站 | 2024年04月26日 16:27
开云·全站 | 2024/04/26

开云·全站最新消息

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

山东省人民政府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起步区获批成立三周年建设发展情况。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春义在会上表示,起步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育林、育苗和育种。“这三个词分别对应: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生态、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体系和着力培育科技产品应用。”

徐春义透露,氢能是起步区抢抓未来产业先机的重要着力点。当前,起步区正在与中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手推进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三条生产线已经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瑜介绍说,该区设立3年来,加快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开工建设多个重大公共服务设施。其中,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用,与山东省实验小学、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的起航实验小学、起航实验幼儿园已经招生,黄河体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国际学校、山东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重大的、标志性的公服配套设施,让黄河北的民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也成为体现新城品质的地标名片。”

当天,会议还发布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清单》主要涵盖了起步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产业服务机构等四大领域15类73项机会。其中,未来能源产业机会8项,智能车、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未来材料产业机会各5项,中国芯、现代农业产业机会各4项,新金融、泛航空产业机会各3项,新会展、空天动力、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机会各1项,产业服务机构机会3项,城市副中心示范区项目20项。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介绍说,2023年,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01%,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3年来,起步区加快规划编制和新城建设,系统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

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

此前,锂离子电池已成功在中国空间站、货运飞船等航天器上应用,安全性可靠性已得到广泛验证;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更高、循环寿命更长、高倍率充电更佳,而且能为整船减重50公斤左右。锂离子电池的充电方式亦有创新。研发人员采用了全硬件的充电控制方式,安全冗余采用三重冗余控制方式,每一种均可独立开展工作且互为备份,相当于为电池安全上了“三重保险”。

交会对接中,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自主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计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载人飞船在交会对接阶段的专用惯性测量设备,能够在微重力环境下精准测量加速度开云·全站,将飞船在太空中产生的极其微弱加速度转换为电流信号,并精确“翻译”成飞船控制系统“听得懂”的频率信号,帮助飞船把握速度、位置的毫厘变化,为飞船在轨运行和交会对接提供必需的实时数据。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仓怀兴介绍了这些空间科学实验的基本情况。首先,我国空间站内将构建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空间先进水生生保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将在轨搭建一个由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的小型水生生态系统,研究空间环境对鱼类生长发育、生态系统运行与物质循环的影响。此外,还要解析空间环境对脊椎动物生长发育与行为的影响,为空间密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将在太空中探究植物干细胞微重力影响。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承担的“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干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分子网络研究”项目,以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植物茎尖干细胞为研究对象,解析植物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中干细胞形态功能与基因表达的变化,为定向设计适应太空环境的空间作物提供理论支撑。本项目上行了100余粒拟南芥种子,将在空间站进行为期4周左右的培育生长,后由航天员进行植株采集,并在零下80摄氏度冷冻固定,最后随神舟飞船返回,交付科学家开展地面研究。

此外,还将在太空中进行摩擦学领域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担的“空间用固液复合润滑材料的设计、界面作用机理及舱外验证”项目,设计开发了有关材料,期望在严苛的空间环境中实现机械运动的“超润滑”或近零磨损,在科学上揭示润滑材料在真实空间环境中的润滑演变过程和损伤机制等。本项目上行了球盘、轴承摩擦测试样品和静态舱外暴露样品共20余件,经过半年左右的舱外暴露试验后,会随神舟飞船返回,并交付科学家进行地面研究。

开云·全站

开云·全站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当天18时9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18时10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80后航天员领命出征。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开展微重力基础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等领域实(试)验与应用,完成空间站碎片防护加固装置安装,舱外载荷和舱外平台设备安装与回收等各项任务。

从1999年首飞至今,有着“神箭”之称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一直护送神舟飞船和航天员安全飞天。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专家介绍,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长二F火箭就进入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状态。为了将航天员又快又稳送入太空,自执行长二F遥十二火箭发射任务起,研制团队围绕发射场流程优化持续探索。经过一次次任务的不断积累,长二F火箭发射场流程已由空间站建造初期的49天缩减到35天,并将瞄准30天目标继续优化改进。不仅如此,研制团队还借助远程测发支持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实现火箭测试数据前后方实时互联互通,让数据判读更加高效准确,同时将发射场人员缩减了40%左右,进一步提升了工作效率。

编辑:于轮豪责任编辑:连子飘